油淬火-回火彈簧鋼絲標準(3)
表7.高疲勞級鋼絲力學性能
直徑范圍/mm? | 抗拉強度/MPa? | 斷面收縮率/%≥? | |||
VDC? | VDCr-A? | VDCr-B? | VDCrSi? | ||
0.50~0.08? | 1700~2000? | 1750~1950? | 1910~2060? | 2030~2230? | -? |
>0.80~1.00? | 1700~1950? | 1730~19*30? | 1880~2030? | 2030~2230? | -? |
>1.00~1.30? | 1700~1900? | 1700~1900? | 1860~2010? | 2030~2230? | 45? |
>1.30~1.40? | 1700~1850? | 1680~1860? | 1840~1990? | 2030~2230? | 45? |
>1.40~1.60? | 1670~1820? | 1660~1860? | 1820~1970? | 2000~2180? | 45? |
>1.60~2.00? | 1650~1800? | 1640~1800? | 1770~1920? | 1950~2110? | 45? |
>2.00~2.50? | 1630~1780? | 1620~1770? | 1720~1860? | 1900~2060? | 45? |
>2.50~2.70? | 1610~1760? | 1610~1760? | 1690~1840? | 1890~2040? | 45? |
>2.70~3.00? | 1590~1740? | 1600~1750? | 1660~1810? | 1880~2030? | 45? |
>3.00~3.20? | 1570~1720? | 1580~1730? | 1640~1790? | 1870~2020? | 45? |
>3.20~3.50? | 1550~1700? | 1560~1710? | 1620~1770? | 1860~2010? | 45? |
>3.50~4.00? | 1530~1680? | 1540~1690? | 1570~1720? | 1840~1990? | 45? |
>4.20~4.50? | 1510~1660? | 1520~1670? | 1540~1690? | 1810~1960? | 45? |
>4.70~5.00? | 1490~1640? | 1500~1650? | 1520~1670? | 1780~1930? | 45? |
>5.00~5.60? | 1470~1620? | 1480~1630? | 1490~1640? | 1750~1900? | 45? |
>5.60~6.00? | 1450~1600? | 1470~1620? | 1470~1620? | 1730~1890? | 40? |
>6.00~6.50? | 1420~1570? | 1440~1590? | 1440~1590? | 1710~1860? | 40? |
>6.50~7.00? | 1400~1550? | 1420~1570? | 1420~1570? | 1690~1840? | 40? |
>7.00~8.00? | 1370~1520? | 1410~1560? | 1390~1540? | 1660~1810? | 40? |
>8.00~9.00? | 1350~1500? | 1390~1540? | 1370~1520? | 1640~1790? | 35? |
>9.00~10.00? | 1340~1490? | 1370~1520? | 1340~1490? | 1620~1770? | 35? |
7.5工藝性能
7.5.1纏繞試驗
a) ?公稱直徑<3.00mm的鋼絲應進行纏繞試驗,試驗后其表面不得產生裂紋或斷開;
b) ?鋼絲在芯棒上纏繞至少4圈;
c) ?芯棒直徑等于鋼絲直徑。
7.5.2扭轉試驗
a) ?公稱直徑為0.7mm~6.00的鋼絲應進行扭轉試驗;
b) ?試樣標距長度為鋼絲直徑的100倍。經協(xié)議,允許采用其他標距長度;
c) ?試驗方法有兩種:
1) ?單向扭轉試驗即試樣向一個方向扭轉至少3次直到斷裂,斷口應平齊。
2) ?TD級和VD級鋼絲也可選用雙向扭轉試驗方法,具體要求見表8?
表8?雙向扭轉試驗要求
公稱直徑/mm? | TDC?WDC? | TDCrV?VDCrV? | TDCrSi?VDCrSi? | |||
右轉圈數(shù)? | 左轉圈數(shù)? | 右轉圈數(shù)? | 左轉圈數(shù)? | 右轉圈數(shù)? | 左轉圈數(shù)? | |
>0.70~1.00? | 6? | 24? | 6? | 12? | 6? | 0? |
>1.00~1.60? | 16? | 8? | 5? | |||
>1.60~2.50? | 14? | 4? | 4? | |||
>2.50~3.00? | 12? | |||||
>3.00~3.50? | 10? | |||||
>3.50~4.50? | 8? | |||||
>4.50~5.60? | 6? | |||||
>5.60~6.00? | 4? |
7.5.3彎曲試驗
a)?公稱直徑>6.00mm的鋼絲應進行彎曲試驗。
b) ?鋼絲繞直徑等于鋼絲直徑2倍的芯棒彎曲90°,試驗后不得出現(xiàn)裂紋。
7.5.4卷繞試驗
根據(jù)需方要求,公稱直徑 ≤0.70mm的鋼絲可進行卷繞試驗。試驗方法如下:
試樣長約500mm,均勻地密繞在芯棒上。芯棒直徑為鋼絲公稱直徑的3倍~3.5倍。把繞好的線圈從芯棒上取下后拉長,使其在松開后達到線圈原始長度的大約3倍。在此狀態(tài)下線圈螺距和圈徑應均勻。
7.6特殊要求
根據(jù)需方要求,經供需雙方協(xié)商,可在合同中注明以下特殊要求:
a) ?代號或牌號;
b) ?抗拉強度;
c) ?包裝類型;
d) ?非金屬夾雜物級別和試驗方法;
e) ?是否渦流探傷;
f) ?奧氏體晶粒度級別;
g) ?其他要求。
8 ?試驗方法
鋼絲的檢驗項目、取樣數(shù)量和試驗方法按表9規(guī)格執(zhí)行。 ?
表9.檢驗項目、取樣數(shù)量和試驗方法
序號? | 檢驗項目? | 取樣數(shù)量及部位? | 試驗方法? |
1? | 化學成分? | 1個,盤條取樣? | GB/T?223? |
2? | 酸浸? | 每盤二端或每軸一端? | GB/T226? |
3? | 脫碳? | 每批10%一端(至少1個)? | GB/T224? |
4? | 拉伸? | 每批10%二端(至少2個)? | GB/T228? |
5? | 纏繞? | 每批10%二端(至少2個)? | GB/T2976? |
6? | 扭轉? | 每批10%一端(至少1個)? | GB/T239、表8? |
7? | 彎曲? | 每批10%一端(至少1個)? | GB/T232? |
8? | 表面及外形? | 每盤(軸)? | 目視? |
9? | 尺寸? | 每盤(軸)? | 千分尺? |
10? | 卷繞? | 每批10%一端(至少1個)? | 見7.5.4條? |
11? | 非金屬夾雜物? | 每批10%一端(至少1個)盤條取樣? | GB/T?10561? |
9?檢驗規(guī)則
9.1?檢查和驗收
9.1.1?鋼絲的檢查由供方質量監(jiān)督部門進行。
9.1.2?供方必須保證交貨的鋼絲的符合本標準或合同的規(guī)定。必要時,需方有權對標準或合同規(guī)定的任一檢驗項目進行檢查。
9.1.3 ?采用渦流探傷的鋼絲可以不進行酸浸檢驗。但在出現(xiàn)異議時,采用酸浸法進行仲裁。
9.2 ?組批規(guī)則?一批鋼絲應由同一牌號、同一爐(罐)號、同一直徑、同一技術要求的鋼絲組成。
9.3 ?復驗與判定規(guī)則?鋼絲的復驗與判定規(guī)則按GB/T?2103的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
10 ?包裝
10.1.1 ?鋼絲一般以盤卷狀態(tài)或纏繞在工字輪上交貨。
10.1.2 ?每盤或每軸只能有一根鋼絲。
10.1.3 ?每盤或每軸鋼絲的重量范圍由供需雙方議定。
10.1.4 ?包裝類型一般按GB/T?2103?Ⅲ類執(zhí)行,要求其他類型時就在合同中注明。
10.1.5 ?包裝的其他要求按GB/T?2103的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
10.2 ?標志
10.2.1 ?鋼絲的最外層包裝物上應附有標牌,標牌應牢固可靠,字跡清楚,其上至少注明:
a) ?供方名稱、商標、廠址;
b) ?3.3條規(guī)定的標記;
c) ?重量;
d) ?爐(罐)號;
e) ?特殊要求項目及簡要內容。
10.2.2 ?去除全部包裝物后,鋼絲盤或軸上應附有標簽,其上至少注明:
a) ?3.3條規(guī)定的標記;
b) ?生產日期。
10.3 ?質量證明書?每批鋼絲應附有質量證明書,其內容有:
a) ?產品標牌的全部內容;
b) ?顧客名稱;
c) ?發(fā)貨日期;
d) ?爐(批)號、交貨狀態(tài)、件數(shù)、總重量;
e) ?標準或協(xié)議規(guī)定的各項檢驗結果;
f) ?質量檢驗印記。
附錄A(資料性附錄)代號與鋼的牌號的對應關系 ?本標準中鋼絲可采用的國內常用鋼材牌號見表A.1。
表A.1?代號與鋼的牌號的對應關系
鋼絲代號? | 常用代表性牌號? |
FDC、TDC、VDC? | 65、70、65Mn? |
FDCrV-A、TDCr-A、VDCrV-A? | 50CrVA? |
FDSiMn、TDSiMn? | 60Si2Mn、60Si2MnA? |
FDCrSi、TDCrSi、VDCrSi? | 55CrSi? |
FDCrV-B、TDCrV-B、VDCrV-B? | 67CrV? |
附錄B?(資料性附錄)?本標準章條編號與ISO/FDIS?8458?章條編號對照
表B.1給出了本標準章條編號與ISO/FDIS?8458章條編號對照一覽表。?
表B.1?本標準章條編號與ISO/FDIS?8458章條編號對照
本標準章條編號? | 對應的國際標準章條編號? |
1? | 第三部分1? |
3? | 第三部分3? |
5.1.2? | 第三部分4第1段? |
5.1.4? | 第三部分4第2段? |
7.1? | 第三部分5.1? |
7.2.1? | 第三部分第1句? |
7.2.2第3句? | 第三部分第2句? |
-? | 第三部分5.2.2? |
7.2.3? | 第三部分5.2.3? |
7.3? | 第三部分5.3? |
7.4? | 第三部分5.4? |
7.5? | 第三部分5.5? |
8? | 第三部分6? |
4? | 第一部分4? |
5.1.3? | 第一部分5.1.2? |
7.2.2第1、2句? | 第一部分6.10.第1、2句? |
9.3? | 第一部分8? |
10.2.1? | 第一部分7.2? |
10.3? | 第一部分6.12? |
附錄C?(資料性附錄)
本標準與ISO/FDIS?8458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
表C.1給出了本標準與ISO/FDIS ?8458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的一覽表。?
表C.1?本標準與ISO/FDIS?8458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
本標準的章條編號? | 技術性差異? | 原因? |
2、7.13、表9、9.3? | 引用標準采用國家標準,而非國際標準 | 以適合我國國情 |
3.3? | 增加了"標記示例"一條 | 便于采用標準時簡化文字內容 |
表1、表3、表5、表6? | 增加了關于硅錳鋼的內容 | 以適應國內市場需求 |
表1? | TD級鋼絲直徑上限由10.00mm擴大到17.00mm | 汽車懸架簧鋼絲的直徑大多在10mm以上,TD級鋼絲用于汽車懸架簧必須擴大直徑范圍 |
表1注2? | 增加了"懸架彈簧" | 明確懸架彈簧的適用級別,便于選用 |
4D? | 增加了"閥門用鋼絲應注明非金屬夾雜物組別" | 此項內容有必要在訂貨時確定 |
4、表面化、10.2.1? | 刪除關于鍍層的條文 | 目前國內不生產有鍍層的油淬火-回火鋼絲 |
表2? | 直徑<0.65mm鋼絲的尺寸偏差采用0.65mm~0.80mm鋼絲的規(guī)定 | 測量精度難以達到原標準的要求 |
5.2? | 增加了"鋼絲外形應規(guī)整,不得有影響使用的彎曲" | 根據(jù)國內現(xiàn)狀,采用了原因家標準關于外形的規(guī)定 |
6? | 增加了制造方法一章 | 說明油淬火-回火鋼絲的制造方法 |
7.1.2? | 增加了"根據(jù)需方要求,經供需雙方協(xié)議并在合同中注明,可供應其他牌號的鋼絲" | 適應市場需求,以保證標準的適用性 |
表3? | VDC鋼絲的Si、Mn成分采用與FDC和TDC相同的范圍 | VDC鋼絲的Si、Mn成分縮小范圍無必要 |
表4? | 增加了直徑≤2.00mm和>10.00mm鋼絲表面缺陷嘗試的規(guī)定 | 便于執(zhí)行標準 |
-? | 刪除ISO/FDIS?8458-3表4腳注a、b | 腳注a、b的要求過于寬松 |
-? | 刪除ISO/FDIS?8458-3中5.2.2"VD級別鋼絲應做渦流在線檢測,TD組別可以協(xié)議。試驗方法和試驗結果評估值可由雙方協(xié)商。渦流試驗通常用于2.50mm~6.00mm的鋼絲" | 1?國內渦流探傷技術尚不成熟, |
表5? | 直徑≤4.00mm的VD級和TD級鋼絲表面脫碳允許最大深度與>4.00mm的鋼絲一樣,采用各自對應的直徑百分比,而不采用VD級≤0.04mm、TD級≤0.05mm的規(guī)定 | 鋼絲很細時(例如直徑0.50mm),0.04mm或0.05mm的脫碳層深度將嚴重影響鋼絲性能 |
7.3? | 增加了"合同未規(guī)定時,合格級別由供方確定" | 便于執(zhí)行標準 |
表6? | TD級鋼絲的抗拉強度值改為按ISO/FDIS?8458-3表6執(zhí)行 | TD級鋼絲不用于閥門,抗拉強度高一些對發(fā)揮材料的性能比較有利 |
提高了直徑>10mm的FDCrSi鋼絲和TDCrSi鋼絲的抗拉強度值 | ISO/FDIS?8458-3?表6中直徑>10mm的FDSiCr鋼絲抗拉強度值過低,與市場需求不符 | |
表7? | 用每個直徑段一組抗拉強度值代替連續(xù)幾個直徑段采用同一組抗拉強度值 | 1.使表7與表6的編制形式統(tǒng)一。2.便于組織生產 |
7.4.3? | 用"經協(xié)議,鋼線可采用其他抗拉強度控制范圍"代替ISO/FDIS?8458-3表6、表7的腳注內容 | 1?使本標準的文字簡潔。 |
7.5.2c)1)? | 增加了"至少三次",并簡化了斷口形貌的描述 | 1?需要限定最低扭轉次數(shù)。 |
7.5.4? | 用"在此狀態(tài)下線圈螺距和圈徑應均勻"代替ISO/FDIS?8458-1?6.6中的"在此狀態(tài)下檢查鋼絲表面狀態(tài)和彈簧節(jié)距(及單圈)的規(guī)律性" | 明確合格與否的判定要求 |
7.6? | 增加了"非金屬夾雜物……試驗方法" | 目前,對各種非金屬夾雜物試驗方法的評價不盡相同。國此,本標準在推薦GB/T?10561之外,允許經協(xié)商采用其他試驗方法 |
增加了"奧氏體晶粒度級別" | 對奧氏體晶粒度級別的要求相當普遍,因此在本標準特殊要求一條中增加了這項內容 | |
表9? | 直接規(guī)定了酸浸、脫碳、纏繞、扭轉、彎曲、卷繞和非金屬夾雜物試驗的取樣數(shù)量 | 便于執(zhí)行標準 |
9.1? | 增加了"檢查和驗收"一條 | 有必要規(guī)定 |
9.2? | 增加了"組批規(guī)則"一條 | 有必要規(guī)定 |
10.1? | 增加了"包裝"一條 | 有必要規(guī)定 |
10.2.2? | 增加了對鋼絲包裝物內部所附標簽的規(guī)定 | 提高產品標識的可靠性 |
10.3? | 用本標準的"質量證明書"一條代替ISO/FDIS?8458-1?6.12"檢驗文件"一條 | 使標準內容更具體、更全面 |